资讯详情
测绘行业历史
发布者:13951841040  发布时间:2013-10-14 17:31:14
        测绘古已有之:(1)整整100年前,金石学家王懿荣在药铺常卖的“龙骨”上识出文字,然后掀开甲骨文(卜辞)研讨前史的新的一页。现已发现的十几万块甲骨卜辞材料,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系统文字材料,所记载的内容十分可观,其间地舆一项,所含信息不少,可以说是中国地舆常识记载史的第一篇。

  甲骨文中的地名有天然的山河称谓,有多样的风向说明,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人文地舆的东西。史学家称早期迷糊的记载为“史影”,那么,在支离破损的甲骨卜辞中,不但有人文的“史影”,也有人文的“地影”。对人文的“地影”, 卜辞教授如王国维、郭沫若、陈梦家、李学勤等都进行过研讨揣度,使我们对商代的人文地舆态势,有了稍微具体的晓得。卜辞中最常见的人文地舆内容有城、邑、边鄙(郊区)、商王的田猎区、四土、邦方(方国部族)等,这几样东西构成了商代人文地舆的首要布局。

  甲骨文材料证明商代现已出现大地域国家的早期特征,而国家边境只需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所谓中间与当地的联络一类的疑问。中国古代常说“王畿千里”, “王畿”可以理解为“中间”,国土若超过了1000里,就有了“当地”。跟着边境的扩大,国家机器要树立一套处理控制大地域的办法,具体说就是“中间”管控许多“当地”的办法,地舆的政治内容因此出现。

  (2)不一样文明的融合,是世界文明展开的推进力气。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测绘在融合了西方测绘术后,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传达西方测绘术的先驱者中,徐光启是劳绩最为卓著的。

  徐光启是明代出名科学家,他师从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学习地舆、历算、测绘等。资质聪明的徐光启很快得其要旨,并有所创造。在徐光启等中国教授的再三需要和推进下,外国传教士才附和翻译外国科技著作,向中国人剖析西方的测绘技术。明朝后期问世的测绘专著和译著,大多与徐光启有关。徐光启和利马窦合译了《几何正本》和《测量法义》,与熊三拔合译了《简平仪说》。徐光启认为,《几何正本》是测算和绘图的数学基础,力主翻译。为了融通东西,他撰写了《测量异同》,考证中国测量术与西方测量术的相同点和不一样点。他掌管编写了《测量全义》,这是集当时测绘学术之大成的力作,内容丰富,触及面积、体积测量和有关平面三角、球面三角的基本常识以及测绘仪器的制造等。

  徐光启还以身作则,活泼推进西方测绘术在实习中的运用。1610年他受命修订历法。他认为,修历法有必要测时辰、定方位、测子午、测北极高度等,所以需要树立选用西方测量术的西局和制造测量仪器。此次仪器制造的计划在我国测绘史上是稀有的,共制造象限大仪、纪限大仪、平悬浑仪、转盘星晷、候时钟、望远镜等27件。运用新制仪器,进行了大范围的天象观测,取得了一批实测数据,其间载入恒星表的有1347颗星,这些星都标有黄道、赤道经纬度。总之,无论在理论上仍是在实习上,徐光启都算得上传达西方测绘术最出色的先驱者。

  (3)中国前史上一次计划最大的全国性测绘是由清朝康熙皇帝亲自掌管进行的。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不仅是一位雄才大概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才学过人,勇于实习的教授。康熙帝十分喜爱地舆。在整治黄、淮的工程中,他多次在现场巡勘地形,测量地舆并提出具体定见。康熙三十八年春,他巡至苏北高邮,亲自用水平仪进行测量,测得运河的水位比高邮湖水位高出四尺八寸,并据此对防洪护堤提出具体需要。

  康熙帝在办理国家和抵御外国侵略的过程中,对当时的地图测绘大概、精度不高、内容不详,甚感不满。根据一些外国传教士的奏请,抉择进行全国性的大地测量。

  由于选用西方经纬度法测绘全国省级地图在我国仍是第一次,为慎重起见,康熙帝在1707年底命传教士白晋等人在北京附近进行小面积的试验性测量,康熙帝亲自加以校勘,认为远较旧地图精确。所以抉择全面铺开,实测全国各省。

  经过十余年的准备,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1708~1718年)完成了全国性的大计划地图测绘,即《皇舆全览图》的测制。
版权声明:工控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