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物联网加快大数据时代,助力智慧城市未来建设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3-08-16 22:16:08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赋予了我们对事物的精密感知能力,同时,其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的量级、多样性、价值和速度均超出了传统数据处理工具所具备的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于是,物联网必定会产生大数据。

物联网的大数据挑战
        随着物联网的应用增多,越来越多的来自传感器和设备的数据不断产生,比如对基础设施的监控、环境感知、智能家居、楼宇信息、汽车与交通运输设备、智能电表以及各种移动设备上应用,物联网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数据汇入到信息网络,进一步紧密地联系了信息网络系统与物理世界。这些不断涌现的数据必须被分析、被利用,如此才能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我们现在处于大数据时代,物联网每一分钟都可以产生大量的数据。物联网产生的大数据与一般的大数据有不同的特点:是异构的、多样性的、非结构和有噪声的,更大的不同是它的高增长率。物联网数据可以说也是社交数据,但不是人与人的交往信息,而是物与物、物与人的社会合作信息。物联网数据挖掘涉及数据存储,从实物、虚拟物获取存储,然后进行一些虚拟化和找出数据摘要。
从物联网的运营模式来看,它是一个数据产生、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决策和应用的过程,有业内专业人士指出,其中数据产生与数据收集属于基础环节,最关键的是数据处理环节。因此,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处理将是物联网的商业价值所在,同时也是伴随物联网产生的新挑战。
        邬贺铨指出,目前在城市安全、交通出行、安全生产、医疗健康等方面对物联网有切实的需求,这使得物联网在这些领域发展迅速。但目前这些领域的物联网发展也仅仅在感知层面,即收集数据,还没有上升到分析数据的层面。从这个层面讲,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还未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物联网是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和应用。智慧城市领域包括智慧政府、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学校、智慧企业、智慧银行、智慧医院、智慧生活以及这些智慧行业之间的跨行业应用,这些与城市发展水平、生活质量、区域竞争力紧密相关,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物联网的各种智能感知手段,可以让整个城市的功能实现更智慧。
        三星数据系统亚太区交付事业部总经理陈敬平表示,智慧城市和物联网有着密切关系,智慧城市实际上依托的信息来源,都是由物联网提供的。物联网是一个城市的神经系统,一个高水平的物联网将会催生高水平的智慧城市。在物联网环境下城市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城市的通信、交通、食品、金融、智能家居等方方面面的建设,在智慧的理念引导下在建设法规、运营法规方面都会有相应调整,来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适应智慧城市的核心目标。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认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智慧城市及其他应用发展的重要基础,无论智慧城市还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都是核心技术,因此智慧城市和物联网是有高度关联的。
       另外,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现实生动的要求,集中体现了智慧城市发展当中的各领域应用需求,源源不断地给物联网产业本身提供技术改进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技术必定要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结合,共同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物联网的核心是业务应用的创新,应用是主体,而技术是手段,智慧城市建设无疑是物联网应用推广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智慧医疗、智能交通已成为物联网力推的重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移动智能终端结合的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如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进入实质应用阶段。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为城市的公共管理模式带来智慧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载自网络(工控,百度)

版权声明:工控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0571-8777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