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广交会第三期昨日开幕 低端产能“走向”东南亚趋多
发布者:wxlykj  发布时间:2012-11-05 20:21:44

聚焦第112届广交会有不少参展商表示产能外移效果有待观察-新快报记者 陈庆麟备受关注的第112届广交会第三期昨日起至11月4日继续在琶洲展馆举行,主要展出纺织服装类、鞋类、医疗保健类及食品类等产品。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曾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昨日,记者了解到,由于国内生产成本高企,很多企业选择在东南亚设厂。但也有不少参展企业表示,产能外移的效果仍有待观察,目前他们暂时更愿意将工厂设在中国内陆省份。“80后、90后不愿进工厂”与原材料价格今年趋于稳定相比,人工成本上涨继续困扰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

广东永金兴集团的展位负责人范汉新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企业每年给工人提高人工10%,如今其一名普通工人底薪能达3000元/月,“按我们企业固定400名工人计算,每月人工成本就要120万元。”范汉新表示,反映到企业就是产品价格提高,客户订单不好拿。据了解,该企业产品今年提价10%,但整体订单则下滑20%。

宁波长隆制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朝云表示,为了降低成本,身边很多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国家。“以柬埔寨为例,当地普通工人平均工资在100-120美元/月(约合人民币623.77-748.52元/月),但如今我们工厂的工人工资要3000-3500元/月。”姚朝云表示,而且相比国内80后、90后不愿进工厂,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更加充裕。此外,东南亚国家的关税优惠也具吸引力。“人工、土地成本低不说,单就税收而言,比如羊绒制品从中国出口到欧洲、日本征收超过10%的税。而从柬埔寨出口是免关税。”

宁夏圣雪绒国际企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曾维表示,该公司也已经开始在柬埔寨筹办工厂。但曾维同时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转向东南亚,很多中国企业也逐渐向东南亚进行产业转移,长久下去,就会在东南亚培养起完整的产业链,到时候会对企业竞争力形成威胁。”

广东省外经贸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由广东转移到中国境外的投资项目有41个,其中转移到马来西亚和越南的项目分别达到15个和13个,它们以纺织服装和鞋帽等为主。“走出去”的应以低端产能为主不过在记者巡馆过程中发现,广交会参展企业中考虑近期内在东南亚国家设厂的并不占多数。“东南亚地区虽然人工低,但只能生产比较基本的款式,而且工厂对产品的控制能力一般,国内的纺织行业优势在于完备的产业链,生产所需的面、辅料都能很容易找到。”

天津天服三悦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为民表示,不仅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高端产能仍然保持稳定,即使低端产能的外流也不会太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还继续保持着“世界工厂”的优势。此外,东南亚的生产效率,也是国内出口企业暂不考虑“走出去”的原因之一。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陈跃武指出,尽管东南亚劳动力充裕,但他们生产技能和劳动积极性都不及国内工人,交货期往往要比国内生产长一倍。陈跃武指出,他的供货商中,更多人愿意将工厂内移至内陆省份,如江西、安徽、广西等。“虽然人工成本只比珠三角和长三角略低,但生产效率能够维持水准。”“坦白地说,产业转移之后,国外采购商也会相应下调采购价格,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依然要继续忍受低利润经营。”

常州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文新表示。链接第二期轻工产品成交降7.67%本届广交会没有公布当期的成交情况,改为闭幕时统一发布总体数据。但从前两期的采购商到会情况来看,本届广交会客商到会情况及成交形势均不容乐观。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本届广交会机电产品与欧洲市场成交额下滑较大,降幅逾二成,但与新兴市场成交表现相对较好。二期展出的轻工产品成交同样出现下滑,据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轻工商品成交总额较上届下降约7.67%,其中,对欧洲成交额较上届下降1.38%,对美洲成交较上届下降了10.91%,对亚洲成交较上届下降1.48%。

版权声明:工控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0571-87774297